![](https://e7care.com.tw/archive/image//1450086518-1393852934_m.jpg)
(本文經孝順整合同意授權刊登)
萬一,得了失智症,首要病患要學會"接受";家人則要學會"接納"。
如果擔心是失智症問題的話,可以去醫院的記憶門診尋求協助。若是醫院沒有這個科別,可以掛精神科或神經科。就醫最好是由同住的子女陪同,更能讓醫師進行評估,長輩心裡也比較安心。一般得到失智症約存活8~10年,而事實上只有前2~3年有意義。所以我們要珍惜能互相陪伴的時間。
萬一,得了失智症,首要病患要學會"接受";家人則要學會"接納"。多數病患一開始都只是很單純的誤以為自己只是較為健忘而已,等到發現是失智症時,當下內心的無助感與今後對人生的期待突然被人狠狠地踩踏。這不是癌症不會立即奪取你的生命,但會一點一滴地消磨你的存在。
我們能做的是在有意義的時間裡互相用更多的愛去包容,而家人是最重要的支持。家人學著接納失智症病患的一切表現。不要去否認病症的存在,迅速地融入患者的情境,不要對抗。學習用引導的方向幫助病患渡過這段時間。病患或許不記得你說了什麼話,做了什麼事,但他們能感受的到你的情緒。若是你覺得辛苦;覺得累也不要自己獨撐,適時地尋求情緒出口與可支持自己的專業力量。
目前台灣已有多個單位有成立家屬支持互助活動,讓失智症者家庭分享照顧心得,並且安排專業人員針對照顧技巧授課,也舉辦很多共同參與活動,讓長輩開心,減緩大腦退化。
若確診為失智症的話,KOMI提醒大家可以去申請
1. 身心障礙手冊:向區公所社會科申請,未來可辦理居家服務或輔具補助。
2. 重大傷病卡:向健保局申請可減輕醫療費用的負擔。(醫院可代辦)
另外也可向社會局詢問免費申請防走失手鍊也是頗為實用。
有些長輩不能接受因為失智症而就醫的事實,或者可以改口說是要定期做老人健康檢查之類的話語。因為我們的目的不是要讓長輩承認他得了失智症也不是非要證明自己才是對的,這麼做沒有意義。而是要試著體諒並參與他的世界,KOMI想這就是子女的功課吧。小時候,我們在搖籃裡癡癡傻笑、胡亂搗蛋時,不也是父母展開雙臂接納我們嗎?
那麼,失智症資源哪裡有?